世界銀行——1945年12月27日成立,次年6月25日開始運行。成立初期,世行法定資本100億美元,全部資本為10萬股,每股10萬美元。世界銀行的重要事項都需會員國投票決定,投票權的大小與會員國認購的股本成正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行同時成立、併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成員國的“配額”決定了一國的應付會費、投票力量、接受資金援助的份額,以及特別提款權SDR的數量。
  金磚銀行與應急儲備安排——兩者同時成立,金磚銀行初始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並由各創始成員國均攤,各成員國平均分配股權和投票權。金磚應急儲備安排初始承諾互換規模1000億美元,其中中方承諾出資410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印度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
  在掌控了全球金融秩序近70年之後,由歐美主導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迎來了挑戰者。
  7月15日,“金磚五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萊薩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簡稱金磚銀行),並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金磚銀行總部設於上海,首任行長來自印度。
  這一迷你版的世界銀行和IMF被視為是全球最重要的五個新興經濟體,試圖重構二戰以來的國際金融秩序。
  金磚銀行初始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由各創始成員國均攤,各國平均分配股權和投票權。
  有觀點認為,這種做法強調出資比例五國均等,體現了民主和公平原則,包括分散的機構設置在內,可能影響決策效率,對目前仍由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的衝擊有限。
  兩大金融機構年近古稀
  過去70年,世行與IMF兩大金融機構成為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的執行者,實際操作中飽受詬病,改革呼聲不斷。
  1944年的7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還沒有散盡,來自45個國家的300多名代表就聚集在美國的佈雷頓森林,召開了一個人才濟濟、勾心鬥角的“群英會”。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結束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那種混亂的國際經濟秩序,尋求國際貨幣合作的新方式。在這次會議上,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和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最終,美國憑藉著當時擁有超過75%的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量占據上風。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制定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佈雷頓森林體系。
  佈雷頓森林體系使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黃金的“等價物”,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只有通過美元才能同黃金髮生關係,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從此,美元就成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
  佈雷頓森林體系催生了世界性的兩大金融機構——世界銀行和IMF。在過去70年時間里,這兩大金融機構成為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的執行者。
  不過,由於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1971年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和釘住匯率制度,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但其衍生的世界銀行和IMF依然存在,繼續維持著美元的優勢地位。
  世界銀行的使命是幫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國家的重建。IMF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在實際操作上,這兩家機構卻飽受詬病。
  世界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往往會附加有爭議的條款,批評人士認為,這些條款侵犯了貸款國的主權。
  而IMF亡羊補牢的行動影響了它的聲譽:往往當國家已深受經濟打擊,IMF才伸手援助。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黃薇表示,現存的IMF等機制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各國所詬病,比如援助要附加很多帶有西方主觀意識的條款、應對速度不夠快等。
  阿根廷因接受IMF的援助並接受IMF提出的經濟政策,而一度被推崇為模範國家。然而,2001年,該國出現災難性的金融危機,不少人認為是由IMF倡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私有化重要資源開發項目所致。緊縮的預算削弱了政府維持基礎建設、福利、教育服務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機加深了南美洲國家對IMF的怨恨,他們指責基金要為南美地區的經濟問題負責。
  雖然IMF成立目的是協助穩定環球經濟,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超過100個國家曾經歷銀行體系崩潰,並令GDP下降4%以上,這是史無前例的。
  要求世界銀行和IMF改革之聲不斷。
  金磚國家謀取改革無果
  “金磚五國”已逐步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但世行和IMF由西方國家掌控,現有投票機制讓西方國家擁有很大話語權。
  70年已過,美國主導的二戰後國際金融秩序進入古稀之年。現今世界經濟格局也早已不同二戰後。
  新興市場國家的迅速崛起,已有挑戰發達國家之勢,其中尤以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和南非“金磚五國”最為突出。
  “金磚五國”擁有42%的世界人口,按GDP計算占據20%的世界經濟,而根據購買力平價這一更準確的計算方法,GDP應該是世界經濟的30%。這五個國家的全球資本投資約為11%,貿易額在過去5年幾乎增加了一倍,國家間的貿易總額為61400億美元,漲幅近世界總量的17%。
  五國已逐步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過去十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今年以來,金磚國家整體經濟增速依然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是發達經濟體的約兩倍。
  但這些新興國家在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下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世界銀行和IMF由西方國家掌控,世界銀行行長通常由美國人擔任,而IMF主席則來自歐洲國家,現有的投票機制讓西方國家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IMF的投票規則是根據實際各國繳納的基金份額獲得加權票,單美國一個國家的份額就占17%,而中國僅占3.7%,金磚五國表決權加起來也僅有11%。不僅如此,IMF還有一條規定:遇有重大問題,比如修訂章程,必須以85%的票數通過,也就是說,哪怕全世界的國家通通聯合起來,美國一票便能否決。
  2008年金融危機倒逼IMF加快改革步伐。2010年11月,IMF執董會批准了對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進行全面改革的建議,超過6%的份額將轉移到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同時,最貧窮成員國的份額比重和投票權將受到保護。改革之後,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日的IMF第三大份額國。
  但是美國國會連續兩年否決這一提案,IMF的投票權改革方案遲遲不能落實。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對於全球經濟新情況尊重不足,也是導致金磚國家聯手另起爐竈的重要原因。
  7月15日金磚銀行成立之時,巴西總統羅塞夫就表示:“IMF應儘快修改投票權分配,以反映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的重要性。我們希望正義和平等的權利。”
  “自我救贖”構築安全網
  分析認為,金磚國家用自己的外匯儲備聯手構築金融防護網,可應對未來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利率大幅調整等變化。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大幅波動,靠IMF救助存在不及時和力度不夠的問題,金磚國家計劃自己拯救自己。為避免在下一輪金融危機中受到貨幣不穩定的影響,金磚國家計劃構築一個共同的金融安全網。一旦出現貨幣不穩定,可以借助這個資金池兌換一部分外匯來應急。
  2009年,金磚五國國家領導人首次正式會晤,抱團尋求在全球金融秩序中獲得更多發言權。2012年,金磚銀行的概念正式被提出。歷經28個月的多次談判,金磚銀行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終於在2014年7月15日巴西福塔萊薩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上破殼誕生。
  按計劃,金磚銀行將於2016年開始運營,主要是為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這跟目前世界銀行的功能作用一致,但範圍更小,貸款對象不一樣。
  世界銀行主要是針對欠發達地區幫助其脫貧,但金磚國家經濟增速較快,人均收入也在慢慢提升,已經不能取得世行貸款了。金磚銀行主要是針對基礎設施領域的貸款,這正是發展中國家急需的投資。
  另一個金磚應急儲備安排,性質與IMF相同,著眼於金融穩定,在成員國面臨國際收支壓力時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
  (下轉B09版)
  □新京報記者 蘇曼麗 北京報道  (原標題:金磚銀行:國際金融秩序挑戰者(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67rtfn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